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世界首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完成下咽食管癌多器官簇(5个)联合移植手术

2023-08-24 16:53:28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慢慢吃,不着急……”8月2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房,52岁的张先生正在咀嚼吞咽食物。面对华西医生的叮嘱,他的眼睛逐渐湿润:在被诊断为下咽恶性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时,他没有想过有今天这样的康复。

张先生正在吞咽食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飞教授团队实施的世界首例下咽食管癌多器官簇(喉-气管-甲状腺-下咽-食管5个器官)联合移植手术,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多器官均存活,已达到出院标准。

陈飞教授介绍,本次接受喉移植手术患者张先生,因吞咽疼痛、活动后气紧等症状于今年初在华西医院确诊为下咽恶性肿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当时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于是我们做了气管切开急诊手术,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由于病变范围大,需要全喉、全下咽以及部分食管切除,然而,张先生表示无法接受全喉切除后无法发声的生活。”陈飞教授回忆,随后,患者被转入生物治疗科,并于今年1月、3月分别完成两个周期的化疗加免疫治疗。

然而,患者的肿瘤病变范围并没有明显缩小。华西医院多学科MDT讨论评估认为:新辅助治疗对张先生的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佳,需采用手术挽救生命。经过沟通,张先生和家人也希望进行多器官移植手术,最终,器官捐献给他带来了希望。

器官移植

为了保证多器官移植的血供,甲状腺必须要联合移植。然而好不容易等来的供体有甲亢,由于张先生为晚期肿瘤,内科化疗无法控制病情,肿瘤又在发展,加上患者本身是超敏反应配型困难,而且供体稀缺,“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他很难有足够时间来等待下一次未知时间的配型成功。”陈飞教授说,团队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这名患者的术前诊断包括下咽鳞癌、下咽恶性肿瘤免疫治疗后、气管切开术后、双肺结节、双肾结石、肝脏钙化灶、高血压病、II型糖尿病、冠心病等。”陈飞教授介绍,晚期肿瘤加上基础疾病多,这些都给手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手术中

在华西医院10余个学科的全力支持下,2023年7月9日凌晨4时50分,手术正式开始,历时10小时17分,最终成功完成了此次异体“喉-气管-甲状腺-下咽-食管”多器官簇(5个器官)联合移植术。不仅如此,团队还首次探索了功能异常的甲状腺移植后的激素改变与调控,成功控制好了移植带来的甲亢。

在华西医院MDT团队的精心治疗护理下,张先生术后康复顺利:7月27日,伤口全部愈合,可尝试喝水;8月1日,可进食固体食物;8月15日,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张先生目前已达到出院标准,将于近期出院。

张先生感谢医护人员

今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飞教授团队完成了亚洲首例喉移植术,相比4月的手术,这次手术更具有挑战性,“最大的挑战是首创了一种全新的、高难度的静脉回流方式:颈内静脉切除肿瘤后修复,喉移植体静脉血管搭桥汇入修复的颈内静脉。这种手术方式要进行显微缝合100余针,只要任何一针出现差错,就会导致血栓形成,颅内血液无法有效回流,导致肺栓塞、移植喉血栓坏死等致死性并发症。”陈飞教授表示。

此外,相比此前,该手术更具有技术创新与亮点。例如,在病种选择上,对下咽食管癌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全喉、气管及甲状腺、全下咽、颈段食管切除后多器官簇联合移植,探索了下咽颈段食管癌治疗的新手术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首创了颈丛神经与移植体喉上神经重建的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让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加快,明显快于首例喉移植患者;探索优化了抗排异药物浓度,减少了药物副作用,经病理证实该方式未产生排异反应。

短期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飞教授团队就连续完成两例高难度喉移植相关手术,标志着该院在喉移植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及技术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全喉切除后需要移植喉部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华西医院吴泓副院长表示,此次异体“喉-气管-甲状腺-下咽-食管”联合移植术的成功实施,展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勇于挑战医学难题的决心和勇气,也得益于医务部、麻醉科、手术室、器官移植中心、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中心、内分泌科、心脏内科、临床营养科、心理卫生中心、肾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理科、超声医学科、康复科、药剂科等各部门、科室医护医技人员、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辛苦付出。作为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华西医院一直致力于走在医学前沿、探索医学禁区,不断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既要“活得长”,更要“活得好”。包括肝、肾、肺、心脏、角膜、骨髓、胰岛、喉等器官移植在内,华西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