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年龄门槛下职场人如何破解职场危机?:天天热消息

2023-03-06 20:14:46 来源:中国青年网

“考证的过程让我更加认识了自己,逐渐理解自己作为一名年龄超35岁中年男人的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抱负、升职加薪、为家人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历时3年考取中级经济师证书的陈波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在他看来,考取的虽然只是一张证书,但支撑每天工作之余学习、刷题的动力是来自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希望自己更好,也值得更好。


(相关资料图)

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职场妈妈齐燕身上,即将迈入40岁的她一度被忐忑焦虑笼罩着。在齐燕看来,对40岁的恐惧不在于四十不惑,或是容颜衰老、身体不适,更多在于对未来的恐惧、茫然、不知所措,和对青春期女儿教育的无力,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后她决定考造价师,并且要一次性考过。

齐燕表示,刚开始是很枯燥尤其是计量感觉像是听天书,但跟着培训机构的老师慢慢地就适应了,跟女儿的关系也好了很多。“闭关学习期间女儿一直陪着我,买菜做饭都是她的,我不再焦虑地盯着她的学习和那些坏习惯,她也不觉着我没有进取心。有一次我俩躺在床上聊今天都做了什么,女儿跟我说:‘妈妈,你现在是我的偶像,我也要像你一样努力不辜负自己的每一天。’那一刻,莫名地眼泪就出来了,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幸福。”齐燕说。

年龄门槛下“中年人”如何破解职场危机?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类似的故事每次出现都会引发全网共鸣。同样的例子,近期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关于“工厂招聘喊话86年以上可以离开”的视频在网上疯传,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同时也道尽多少打工人的辛酸。也正是因为这样,“两会”前夕,有关就业、职场年龄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比如“七成35岁以上职场人职业晋升停滞”、“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建议将年龄歧视纳入反就业歧视范畴”,部分“两会”代表委员也就稳就业、破解就业年龄歧视等建言献策。

比如根据媒体公开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建议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考虑不同种类工作的特性和年龄匹配度,对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当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苏华则建议职教本科扩招,打破过去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基于当前的就业形势,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何永强表示,稳就业扩就业需要从培训、就业、创业等各环节入手,系统发力、综合施策。其中,职业培训是稳就业、破除职场焦虑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全球,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式,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人才,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最终需要服务于产业结构变化的人才需求,并且每一次技术革命来临,职业教育都会顺应变化相辅相成。

对此,深耕职业教育20年的环球网校CEO伊贵业也有深切体会,在他看来当前职业教育最大的风口和趋势其实是技能培训本身。伊贵业认为,我国目前数字经济对各行各业的升级改造、新兴服务业和大健康幸福产业迅速兴起、传统制造业面临工人断档的紧迫形势,而战略新兴产业又亟需高技能人才补充,导致技术要素愈发重要,因此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他也指出,职业技能培训做起来并不容易,虽然容量需求大,但是品类众多,高度分散,每个培训方向的天花板都比较低,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发展做大的难度。

“人岗错配”的痛点在于职业技能教育底子薄

事实上,当前各行业普遍存在应用型人才缺口“人岗错配”的痛点。对此,伊贵业分析称,造成这种“人岗错配”的原因在于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底子薄,体制内学校包括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上仍然是偏学科的学术教育或者通识教育,技能教育比重不高。此外,职业技能教育是以企业和岗位的实用性为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趋势快速迭代,而职业院校往往跟不上节奏,甚至对于今天各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能很多老师自己都讲不清楚。

“要想实现更好的技能对接,就要让企业去办职业教育。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熟练掌握其工作技能,熟悉其工作环境,了解所从事的相关产业,实现‘人岗对位’。”伊贵业说。北方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就业辅导员库颖也表示,从职业教育的底层发展逻辑来看,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及产业升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产业升级,一方面社会劳动力回流至学校继续提升学历深造后回归劳动力市场,另一部分则在劳动力市场中同步提升就业技能,进而进一步推动学历和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伊贵业看来,职业教育体系中有四种力量,首先是政府来决定行业发展的导向并推动改革;其次是企业向教育方向开放,分享先进的一手产业经验;再次就是学校,负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而社会机构则是架在企业和学校间的桥梁,培养高质量多样化优秀职业技术人才也是社会职教机构的责任。他表示,“找到各行业的标杆企业,把企业最好的内容变成学习效率、效果更高的产品,实际上是跟企业共同开发,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业最新应用实践,甚至符合企业将来需要,这样才能让个人愿意学,企业愿意采购,学校也愿意教。”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不仅关系到个人择业就业,甚至决定职场高度和深度。事实上,当前社会趋势的发展变化使得从毕业到退休“从一而终”的就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今天的个人需要的已不再是单一岗位技能,而是要不断地跨界学习,因此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我必须要向年轻人学习,时代会淘汰不能与时俱进的人。”环球青藤数据分析课程第36期的学员蜗牛这样说,跟历时3年考取中级经济师证书的陈波和想一次性考过一级造价工程师的齐燕一样,他们都选择了通过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自我提升。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下就业和不就业已经不再是非A即B的二选一,在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的趋势中,有的人学习了全媒体运营课后,自己在家做起了up主;有的掌握了数据分析硬技能后,开始搞起副业创收;有的输入了平面设计技能后,开启了第二职业……“以职业教育促新职业发展的理念,从社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切实存在的人才需求来研发课程,通过企业、学校、机构等多方协同探索新职教发展路径,打造‘技能培训+证书+就业’闭环路径,让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变化的所带来的人才需求。”伊贵业如是说。

标签: 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